研究院新闻

    • 3月31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海南研究院徐若愚副院长带队前往三亚市生态环境局座谈,三亚市生态环境局赵俊冉副局长接待了徐若愚一行。 会上,三亚市生态环境局赵俊冉副局长介绍了三亚市塑料再生利用情况,指出塑料循环产业需突破两大核心问题:一是通过精准分拣技术实现不同种类塑料的分类处理;二是通过化学降解技术将塑料转化为可再利用的化学品或燃料。华东师范大学海南研究院海洋塑料循环研发中心赵银松研究员介绍了破解塑料化学降解与回收难题的最新成果;华东师范大学海南研究院徐若愚副院长表示,经过多年努力相关技术已趋于成熟,未来希望结合三亚实际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化转化,助力三亚成为塑料污染治理创新范本
      >
    • 3月4日上午,海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湖一行莅临华东师范大学海南研究院考察调研,海南研究院院长李志斌接待了李湖一行。 座谈会上,李志斌院长首先对来访人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研究院的建设进展、科研布局及人才培养情况。自成立以来,研究院依托本校的学科优势,在省教育厅和崖州湾科技城的支持下,先后建立了海洋垃圾治理、海洋塑料循环和海洋光学精密仪器等三个研发平台,下一步华东师大海南研究院将继续配合海南省教育厅,在教师教育、基础教育提升、科教融汇等方面助力自贸港建设。 李湖厅长对研究院的建设进展和发展规划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海南研究院作为校地合作的重要平台,承担着推动海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
      >
入驻团队

科研成果

  • 塑料的化学回收策略能够将废弃塑料降解为单体或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是实现塑料循环利用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特种工程塑料因其优异的耐高温、耐磨损及抗化学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电子器件及医疗器械等领域。因而,也给特种工程塑料的化学降解与升级回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性。近日,华东师大姜雪峰教授和赵银松研究员系统综述了特种工程塑料的化学降解与升级回收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涉及聚苯硫醚(PPS)及聚芳醚类塑料(包括聚醚酮PEEK、聚砜PSU、聚亚苯基砜PPSU、聚醚砜PES)。
  • 在蔚蓝海岸与金色沙滩之间,红树林是一种有着独特生态魅力的存在,在抵御台风大浪侵袭、高效存贮海岸“蓝碳”及加速滩地淤高和向海伸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过去的50年间,由于海平面上升和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全球红树林生态系统20%~35%大面积退化或死亡。1973年以来,我国红树林面积减少约43%。保护和修复红树林生态系统迫在眉睫。
  • 全球范围内面临的科学传播难题之一,是如何通过传播来应对与科技有关的社会争议。为了应对这类难题,科学传播研究者提出了诸多策略,比如传播科学研究中的不确定性、传播科学家对技术风险与伦理问题的考虑、通过开放科学运动来让科学研究的过程对公众更加开放和透明等等。
  • 海南研究院姜雪峰研究组通过计算TFA与聚酯分子链之间的弱相互作用发现,三氟乙酸的氟原子与聚酯分子链之间存在较强的范德华相互作用,该作用有利于TFA吸附、渗透、透蚀聚酯紧凑的凝聚态结构;同时,三氟乙酸的质子与聚酯分子链之间存在较强的氢键相互作用极化酯羰基,增加聚酯在TFA中的溶解性。TFA的氟键/氢键协同作用可以大幅改变聚酯分子形态及结晶度并同时活化酯羰基,实现聚酯预活化。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