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新闻

    • 4月23日,在泰国曼谷举办的第二届联合国海洋科学十年区域大会暨第十一届西太平洋国际海洋科学大会(2nd UN Ocean Decade Regional Conference & 11th WESTPAC International Marine Science Conference)上,华东师范大学李道季教授荣获 WESTPAC杰出科学家奖(OSA 2024),以表彰他在海洋塑料垃圾及微塑料污染研究和应对领域在该区域长期作出的卓越科学贡献和领导力。
      >
    • 4月24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办公室主任于立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院招生办主任董力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院基础科学处处长谷申杰、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陈宇强调研海南研究院。校研究生院院长杨福义、海南研究院副院长徐若愚陪同
      >
    • 海南研究院姜雪峰研究组通过计算TFA与聚酯分子链之间的弱相互作用发现,三氟乙酸的氟原子与聚酯分子链之间存在较强的范德华相互作用,该作用有利于TFA吸附、渗透、透蚀聚酯紧凑的凝聚态结构;同时,三氟乙酸的质子与聚酯分子链之间存在较强的氢键相互作用极化酯羰基,增加聚酯在TFA中的溶解性。TFA的氟键/氢键协同作用可以大幅改变聚酯分子形态及结晶度并同时活化酯羰基,实现聚酯预活化。
      >
入驻团队

科研成果

  • 海南研究院姜雪峰研究组通过计算TFA与聚酯分子链之间的弱相互作用发现,三氟乙酸的氟原子与聚酯分子链之间存在较强的范德华相互作用,该作用有利于TFA吸附、渗透、透蚀聚酯紧凑的凝聚态结构;同时,三氟乙酸的质子与聚酯分子链之间存在较强的氢键相互作用极化酯羰基,增加聚酯在TFA中的溶解性。TFA的氟键/氢键协同作用可以大幅改变聚酯分子形态及结晶度并同时活化酯羰基,实现聚酯预活化。
  • 华东师范大学海南研究院曾和平教授与黄坤研究员团队在中红外光谱成像方面取得进展,结合非线性上转换成像与可调谐声光滤波技术,有效提升了空间-波长三维图谱信息的采集速度,实现了超灵敏、大视场、高帧率的中红外高光谱视频成像,可为化学瞬态过程分析、生物原位成像检测、医学实时光谱影像及燃烧场快速诊断等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 华东师范大学海南研究院曾和平教授与黄坤研究员团队在中红外三维成像领域取得进展,发展了宽视场、超灵敏、高分辨的中红外上转换三维成像技术,获得了单光子成像灵敏度与飞秒光学门控精度,可为芯片无损检测、远程红外遥感和生物医学诊断等重要应用提供有力支撑,相关成果以《Mid-infrared single-photon 3D imaging》为题于2023年6月9日在线发表于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IF=20.3)。华东师大为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博士研究生方迦南为论文第一作者,曾和平教授和黄坤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 曾和平教授与黄坤研究员课题组在超灵敏中红外计算成像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基于非线性空间编码的红外上转换单像素成像新方法,利用硅基单像元探测器实现了超灵敏中红外单光子成像,为发展可室温工作的红外光子测控技术与器件提供了新途径,有望应用于分子图谱、天文观测、生医诊断、材料检测与环境遥感等诸多领域。相关成果于2023年2月25日以“Mid-infrared single-pixel imaging at the single-photon level”为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图1)。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王殷琪,曾和平教授与黄坤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通知公告